刘奇璋台湾大学助理教授;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嘉宾查看更多
刘奇璋
台湾大学助理教授;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嘉宾
查看更多
专题报告: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公民科学家的学习行为,以参与社群为理论基础
报告时间:2019年7月23日14:00-14:30
报告地点:科研中心第一会议室
嘉宾简介
刘奇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数理教育学博士,主修科学教育,副修渔业科学。曾任职台湾静宜大学生态人文学系,现任职台湾大学森林环境资源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广泛,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环境教育、公民科学、自由选择学习、保护区内环境教育培训等。学术生涯想研究的单一问题为学习是什么,希望通过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及学习产出来探讨。
报告摘要 / Abstract
近年来,公民科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许多研究得出结论,公民科学项目不仅有助于科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参与专案的志愿者(公民科学家)的科学和环境素养。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科学专案可以实现有益于社会的目标,但建立、运营和维持公民科学专案是有难度的。本文採用实践学习社群理论(Community of practice learning theory),对台湾最著名的公民科学项目 - 台湾动物路死观察网(TaiRON)进行了案例研究。实践社群理论(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ory)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商业管理研究,是知识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框架。通过对TaiRON专案协调人的内容分析、观察和访谈,本研究探讨了其内部运作如何反映实践社群理论的原则。结果表明,TaiRON成员制定了一套共用的工作方法,并共同完成了某些行动。所有参与成员都对特定的领域拥有其深入的知识或热情,使他们能够为特定主题的工作做出贡献。实践社区的三个主要元素——范围、社区和实践——应与社区的目的和行动保持一致。我们发现TaiRON公民科学项目符合实践社群理论的要素。特别是,TaiRON的建立得益于科技进步;因此,本文讨论了虚拟实践社区的特徵。此外,TaiRON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素养。本文探讨了有关公民科学运作的试点研究,可能会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更多嘉宾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