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伯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嘉宾查看更多
顾伯健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嘉宾
查看更多
专题报告:“绿孔雀事件”中的公众参与
报告时间:7月14日(星期五)10:30-11:00
报告地点:王莲酒店棕榈厅
嘉宾简介
宁夏银川人,生于1990年2月。
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学专业,师从著名植物学家朱华研究员。现为版纳植物园科学传播与培训部工作人员。自幼对于动物、植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热爱博物学、文学与艺术。热衷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自从高中时就开始观鸟,有着丰富的鸟类识别和观鸟导赏经验。在读硕士期间曾在红河流域研究干热河谷季雨林与萨王纳植被与植物区系,并在这期间发现了珍稀物种绿孔雀的栖息地和一个植物新属(希陶木属)。同时对云南野生绿孔雀的分布、习性和栖息地有一定的了解,并多次参与云南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植被与植物区系的考察活动,有着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动物、植物识别能力。目前,主要在版纳植物园从事科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学专业,师从著名植物学家朱华研究员。现为版纳植物园科学传播与培训部工作人员。自幼对于动物、植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热爱博物学、文学与艺术。热衷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自从高中时就开始观鸟,有着丰富的鸟类识别和观鸟导赏经验。在读硕士期间曾在红河流域研究干热河谷季雨林与萨王纳植被与植物区系,并在这期间发现了珍稀物种绿孔雀的栖息地和一个植物新属(希陶木属)。同时对云南野生绿孔雀的分布、习性和栖息地有一定的了解,并多次参与云南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植被与植物区系的考察活动,有着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动物、植物识别能力。目前,主要在版纳植物园从事科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报告摘要 / Abstract
绿孔雀是中国原产的本土孔雀,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大的部分地区,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孔雀”的形象被外来的蓝孔雀所取代以至于中国本土的绿孔雀被公众忽视。2017年三月,“野性中国”披露了云南野生绿孔雀最后一片完整栖息地即将被水电开发毁灭后,“绿孔雀”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澎湃新闻、中国科学报、环球时报、云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此事件。“果壳”等科普微信、微博公众号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批点击量超过十万的原创科普文章,“自然之友”也在网络上发出“征集绿孔雀保护志愿者”的倡议,并举办了“绿孔雀绘画大赛”,同时将绿孔雀保护的宣传海报贴上了北京地铁。这个在中国远比大熊猫濒危的但一度被忽视的明星物种终于借着这次事件“走红”,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在这个过程当中,普通公众的参与起了决定性因素。虽然绿孔雀及其栖息地的命运现在还是未知数,但是绿孔雀这个物种本身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公众的参与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推动了绿孔雀的保护。
更多嘉宾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