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宝

孙英宝
北京植物研究所;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嘉宾

专题报告:大自然真实与永恒的记录——植物科学绘画
报告时间: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15:00-15:30 
报告地点:王莲酒店兰花厅
嘉宾简介
北京大学出版社特聘科学绘画家;中科院植物所王文采院士学术秘书;科普大讲堂堂主;博物精品绘团队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自然学校校长;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顾问。
 
从事植物科学绘画工作20年,所绘画的植物涉及到128科,总绘图9000幅左右。先后参加《中国植物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树木志》、《中国高等植物》、《Flora of China》等著作的绘图;2011年,主编《手绘濒危植物》(第一、二卷);2011-2012年,参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2013年,协编王文采院士专著《中国楼梯草属植物》;2014年,主编《蛇岛老铁山保护区植物图谱》;2015年,译著《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2016年,译著《玛蒂尔达手绘木本植物图谱》。2017年,主编《植物与生存》(中年级)、《植物创课》(中年级)、《神奇植物在哪里?》。
 
2013年,有三幅作品被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博物馆收藏。2014年,创建科普大讲堂。2016年,成立博物精品绘团队。2017年,成立自然科普联盟。
报告摘要 / Abstract
       植物科学绘画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科学研究的范畴之内,以绘画的形式,把研究所产生的抽象科学数据内容,进行了科学形象化的展现。其内容具有科学、客观、真实、完美和容易理解、记录与传播的功能,能够在方寸之内,既能够把植物各个生长部位的放大、解剖等内容进行完美的绘画展示,又能够把研究的古植物化石进行复原图的绘制。之后再与相关文字一起结合,不仅图文并茂,还通俗易懂,所以,这是记录科学研究、自然发现、成果展示的一种真实而完美的记录方法。而且,这种以绘画记录自然与事物的方法,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从古至今,无论国内外,一直被广泛使用,而且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如国内外早期的本草与博物学研究;近期的天地生科学研究;当前的自然教育等等,以图文展现的成果比比皆是。其实这就是人类真正记录自然事物和传播知识与成果的最佳方法。尤其在当前的自然教育方面,我们鼓励和引导大家进入自然,用一支画笔,客观的去研究、学习、认知、记录与宣传自然万物真实的奥秘,继而去热爱大自然与保护大自然。
更多嘉宾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