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倡议书

发布日期:2019-07-24

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与会代表。赵江波
       科学教育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在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保护区、自然保育组织、媒体、旅游部门等的160余名代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与会代表认识到:                                     
       (1)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保护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尚需有机结合,科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2)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是提高公众科学与环境素养、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公民科学事业起步较晚,缺乏广泛参与的全国性公民科学平台;
       (3)新技术时代的科学教育形式和科学传播途径呈多元化趋势, 其重要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拓展和整合。
       与会代表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性公民科学平台。设立公民科学专项计划,支持发展我国的公民科学,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公民科学项目,着力提高全民科学与环境素养;
       (2)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机构、研学场所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构建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引导研学旅行的良性发展,注重在自然教育中深入渗透科学教育;
       (3)推动校园动植物资源调查、编目、展示和保护工作,将大学校园建设成面向大学生开展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环境素养的未来人才;
       (4)充分发挥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作用,强化各类场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功能,构建有效机制,促进植物园博物馆等科学教育场馆与教育部门、非官方自然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与联系;
       (5) 拓展新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品质量,畅通发行渠道,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社会影响。


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全体代表
2019年7月24日 于西双版纳
分享到:
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文章小程序
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文章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