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7-10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在线发布+ 查看更多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在线发布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01-14
1月14日,《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编撰完成,并在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网站和微信小程序上发布。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于2018年7月10-11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版纳植物园承办。论坛围绕“研学旅行背景下的科学教育”主题,进行了4场大会报告、10场专题报告和13场交流分享报告,内容涉及高端科学资源科普化、移动科技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研学旅行的哲学思考、公共参与研究、自然影像促进科学传播以及大量的研学旅行案例等。来自中科院、科技部等相关国家部委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大中小学教师、博物馆、民间机构的120余名参会代表,在2天的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中,分享所得、交流经验、争鸣观点、探讨合作。 闭幕式上,还发布了《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倡议书》。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主要收录本届论坛倡议书、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的演讲实录稿、以及论坛剪影等内容。读者可在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网站上直接下载电子版文集,也可通过在微信搜索栏中搜索“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小程序,在小程序内进行浏览、评论和分享。
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创办于2016年,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逐渐成为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多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科学教育从业者和相关专家学者相聚罗梭江畔,共同研讨国内科学教育、环境教育的发展。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封面
分享到:
- 【大会报告】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 郭传杰:高端科学资源科普化的几个问题——兼谈如何打造高质高效的研学旅行产品
- 【大会报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陈文莉:移动技术支持的科学无缝研学:新加坡经验
- 【大会报告】中国纪录片导演 李成才:科学与启蒙
- 【大会报告】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贾鹤鹏:从我国科学家传播行为特点看研学背景下的公众参与研究
- 【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孟建伟:走向科教融合的科学教育 ——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哲学思考
- 【专题报告】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创始人 马庆宇:让更多自然科学考察走进研学旅行
- 【专题报告】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发展处文化宣传办主任 丁宁宁:科学与基础教育融合探索
- 【专题报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 嵇少丞:行走大地的科学教育与深度学习
- 【专题报告】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常务副主任 王闰强:中国科普博览研学旅行的探索与实践
- 【专题报告】北京微创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虎纹:科学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 【专题报告】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硕士毕业生 刘婉璐:校园绿色空间及校园开展的绿色主题活动对学生环境价值观的影响
- 【专题报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赵云鹏:大学博物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建立和推广
- 【专题报告】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研究生 朱雷:自然影像如何促进科学传播 —— 基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证研究
- 【Pecha kucha】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宋利培:公园——你身边的绿色课堂
- 【专题报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服务处处长 顾洁燕:中小学研学旅行背景下的博物馆科学教育
- 【Pecha kucha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杨婉玲:“珠江淡水渔业展览中心”科普教育
- 【Pecha kucha】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红强:小小地震学家养成记
- 【Pecha kucha】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徐超:能以致用,开诚为源——新能源科教融合交流
- 【Pecha kucha】婺源林奈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刘芝龙:从零起步的自然实验室
- 【Pecha kucha】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贺赫:研学之旅,有你有我
- 【Pecha kucha】上海辰山植物园 何祖霞:《植物进化的故事》创作感悟
- 【Pecha kucha】睿四面体科技有限公司 康宁:科学摄影与研学
- 【Pecha kucha】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李青为:关于鱼儿山研学旅行方案的思考
- 【Pecha kucha】徐州市气象局 孙建印:微媒体下的科普教育
- 【Pecha kucha】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邱文晖:版纳植物园系列培训助力提升研学旅行品质